×
眼科

眼科巨头争相投入超50亿元,这一赛道为何突然爆

青光眼在全球影响超过1亿人,根据《中国青光眼指南(2020)》,据估算2020年我国青光眼患者的人数可达到2100万人,致盲人数可达567万。在我国大部分青光眼患者仍难以得到早期诊断与及时正确的治疗。青光眼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上升,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青光眼的患病率还将逐渐增加。

且由于原发型开角型青光眼发病具有隐匿性,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我国患者在确诊时往往是在中后期,而欧美企业研发的MIGS产品大部分都只能用于早期或轻度患者。

为什么巨头在多年里频频关注微创青光眼手术?最根本的原因是青光眼治疗领域存在未被满足的需求。

目前美国市场上主要的MIGS产品iStent、XEN的开发时间都较早,有着十年的历史,随着材料和技术的进步,未来也有望出现更好的MIGS产品填补此前MIGS产品的短板。

在国内一级市场,微创青光眼手术的关注度也在提升。有数家企业在今年密集拿到融资,国内资本开始关注这一赛道。艾尔建的青光眼引流导管XEN也在国内加速商业化,在全国多家医院完成进院首次手术。日本参天的青光眼引流器Preserflo也在国内完成植入。

在了解原理后,可以更好地理解MIGS四种路径及其代表产品的差异性和特点。

截止目前,iStent累积植入80-100万例。从销售额上看,iStent系列的销售额也不断增长,根据Glaukos2021年年报,iStent技术占到销售额79%,2021年Glaukos营收为2.94亿美元,据此估算iStent销售额约为2.3亿美元

小梁网—Schlemm管路径在这之前是大家关注比较多的路径,因为小梁网—Schlemm管路径本身就是房水流出最多的路径,这一路径的代表产品是Glaukos推出的iStent系列。

国内另一家企业海思盖德根据青光眼病程发展的早中期和晚期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微创青光眼手术产品解决方案。其中,海思盖德针对开角型青光眼病症,所研发的植入支架MicroCOGO的外周直径不到300微米,内含的通路设计最小直径约30-40微米。

国内MIGS领域相关融资事件

对于MIGS在国内关注度提升,一位业内人士冷静地表示:“2015年之后,伴随着Glaukos推出新一代的iStent inject,美国的MIGS市场开始快速增长,MIGS在美国的广泛应用让国内医生也关注到MIGS,在国内青光眼的学术会议上基本也都会提到MIGS。但现有的热度主要在资本层面。真正的临床应用层面,中国市场获批的MIGS产品不多,应用量也很少,还远未达到火热的阶段,还需要更多数据让医生认可。”

阚敏表示:“我推测主要还是基于MINIject目前不错的临床结果。MINIject?两年独立的临床数据显示,在大多数患者中,眼压(IOP )显著降低至 <15mmHg,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两年内内皮细胞密度安全性良好。”

动脉网(微信号:vcbeat)统计全球领先的眼科巨头,在微创青光眼手术领域投资已经超过50亿元。最近的两笔在今年7月,艾伯维(AbbVie)6000万美元投资了一家比利时的MIGS设备制造商iStar Medical;博士伦也投资了一家以色列的MIGS公司Sanoculis,两家公司还达成了战略合作,博士伦获得了Sanoculis欧洲独家分销权。

MINIject产品示例图

Glaukos成立于1998年,是全球首家将MIGS手术推向市场的公司,iStent系列有三代产品,第一代产品iStent在2012年上市,2018年推出了新一代iStent inject。

以朗目医疗为例,朗目医疗自主研发了中国原创青光眼治疗创新支架产品AqueFish?,不但可以大大提高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也将是国际上少有的能够同时适用于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的支架产品,与此同时,朗目医疗也在其它眼科领域持续深耕,已构建了多个创新眼科产品管线,将陆续在未来几年内获批上市。

脉络膜上腔这一治疗路径同样是基于房水排出自然结构,虽然脉络膜上腔只占到了5%-30%的房水流出,但是将脉络膜上腔的通道打通,有可能它的引流效果会远高于30%,所以国际上至少有超过三家公司在这个领域布局。这个领域此前最具代表性的产品是爱尔康(Alcon)在2016年收购推出的Cypass,但CyPass在上市两年后由于导致角膜内皮细胞损失过多而被召回。

同时,在青光眼之外,眼科还有众多疾病值得关注,眼科领域正在成为全球医疗器械创新的热土,除了MIGS手术器械,眼科手术机器人同样受到关注,2022年7月,以色列的眼科手术机器人企业ForSight同样获得了5500万美元的融资,ForSight的手术机器人用来执行白内障手术。国内的眼科器械创新热潮也在勃发,期待为全球眼部疾病治疗带来更多创新解决方案。

上一篇:女子被眼肿瘤折磨23年 爱尔眼科专家一举成功摘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