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科

眼科住院患者跌倒管理的预警性护理干预及效果

跌倒主要是指因为失去平衡身体部位与地面出现意外接触,跌倒会对患者身体造成损伤,给其带来巨大痛苦[1]。由于眼科患者大多数存在视力障碍,因此眼科住院患者属于跌倒事件多发科室,其不仅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同时还会加剧医患矛盾[2]。在眼科护理工作中采用安全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跌倒事件发生,并且其属于提高护理质量最为重要的环节,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医患矛盾,同时对提高护理安全有积极效果。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在我区眼科病房发生的7例住院患者跌倒的相关情况以及跌倒发生经过,结合眼科患者的特点,制定“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从环境预防、标识管理、患者及家属的安全宣教、基础护理、跌倒高发时段增加人力配置等方面给予预警性护理干预。 具体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区眼病房共收治患者例,其中男6357例,女6159例。年龄1~89岁。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区眼科病房发生的7例住院患者跌倒的相关情况,收集跌倒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患者年龄及跌倒前的活动、伴随症状、躯体功能及跌倒损伤情况等,以及每起跌倒事件均运用PDCA管理持续改进。

1.2.1 原因分析

从7例跌倒数据统计,通过根本原因分析法追踪找出跌倒主要影响因素:①护士因素:风险意识薄弱,对防跌倒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②患者因素:安全防护意识不足,对自身身体状态过于自信;年龄大;依从性差、不愿麻烦他人。③疾病因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低视力;术后双眼包封等。④管理因素:环境方面如地面潮湿,楼道缺乏明显标识等;系统上缺乏对跌倒的规范管理与重视,对防跌倒相关措施落实后的督查不到位。

1.2.2 跌倒风险评估评分

每位患者入院即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包括视力、跌倒史、静脉输入、精神状况、使用助行器具、步态。评分分数在24分以上的中危、高危患者启用防跌倒护理,从环境预防、标识管理、患者及家属的安全宣教、基础护理、跌倒高发时段增加人力配置等方面给予预警性护理干预。根据本院主演患者安全管理标准,制定适合眼科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表1),得分<24分为轻度危险;得分25分~44分为中度危险;得分>45分为高度危险。护理人员需要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实施针对性预防干预。

表1 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n)跌倒风险评估评分 评分危险因素视力:双眼视力>0.1 0分双眼视力≤0.1 10分单眼视力≤0.1 25分患者曾跌倒:没有 0分有25分静脉输入:没有 0分有20分精神状况:了解自己的能力 0分忘记自己的限制 20分使用助行器具:没有需要 0分护士扶持 0分完全卧床 0分拐杖/手杖/四角叉 15分扶持家具 30分步态:正常 0分卧床 0分轮椅代步 0分软弱及不稳定 10分失调及不平衡 20分

2 干预措施

2.1 预知性评估

根据“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对所选患者进行评估。制定风险管理措施,由责任护士具体落实,夜班护士协助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风险管理。通过风险识别以存在眼科患者年龄大,视力障碍,行动迟缓,伴有糖尿病或者高血压的患者为主。对于中度危险者, 为其建立跌倒评估单, 为患者及家属进行注意事项讲解, 并让患者签字[3]。评分在中度危险患者,由白班护士每天评估一次。对于高度危险者, 需要白班、夜班护士班班对其评估,并在床头悬挂跌倒警示牌,适当增加巡视次数。

2.2 建立实施跌倒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基于护理质量的重要维度和临床实际,结合护理敏感指标监测,完善跌倒质量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标准,确定评价方法。对所选患者坠床、纠纷、跌倒以及护理满意度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调查。

2.3 持续改进

对眼科跌倒不良事件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提高护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跌倒因素、预防护理、健康宣教等知识培训,增强护士的风险管理意识。强化防跌倒健康教育,护士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指导,如如何预防体位性低血压、药物对跌倒的影响、床栏使用方法、辅助用具使用等等,提高患者的风险意识[4-5]。病区内张贴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加强环境管理,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影响。建立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组成人员为病区护士长和护理组长,同时采用不定期方式对护理单元进行安全质量考评,对病区环境安全和患者安全由专人负责,并且每周对环境和患者安全进行统计记录,在实施质控后对各病区所产生的不良事件进行总结,交流经验,并制定整改措施。

上一篇: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眼科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