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科整体护理干预效果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且致盲率较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患者眼部健康,并且病程长,进展较慢。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长期的用药,进行病情的控制,会受到身心的煎熬。患者从内心抵触这样的治疗方式,也就会导致治疗依从性较差,不利于患者的康复。要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不仅需要临床巩固疗效,还需要护理的优质配合。以下研究将针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提供眼科整体护理干预,做到临床疗效与护理效果的整体体现,满足患者生活基本需要,提升患者视力。现将对我院90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护理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30~72岁,平均(51.)岁。实验组男15例,女30例,年龄35~75岁,平均(55.)岁,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向患者介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病理知识,告知患者病情的危害,及相关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用眼方面的指导和护理,协助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有效控制血糖,解决患者的问题。

1.2.2 实验组

对实验组患者采用整体眼科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生活管理: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科护理中,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用药、饮食健康、与日常生活作息,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在用药方面告知患者用药的注意事项,并进行监督和指导,做到合理有效安全的用药。饮食方面,需要协助患者制定糖尿病患者食谱,严格限制患者糖类以及脂肪的摄入,选择优质蛋白,粗纤维和维生素,维持患者营养的需求,有效控制血糖。嘱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议患者进行适当的室外活动,放松身心,增强体质。(2)健康教育:为患者普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知识,并进行宣讲,为患者说明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症状的表现和临床治疗方式。根据对患者自身的了解,明确健康教育的重点,增加患者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认知,在与患者进行交流的同时。要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为患者解答疑惑,消除患者在疾病认知上的误区。为患者做好心理疏导,解决患者的焦虑,舒缓患者的情绪。为患者建立积极乐观的态度,助于疾病的康复治疗。(3)眼部护理:由于患者的眼部进行了荧光造影治疗,在造影后嘱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泄,避免受到外界的刺激,保障患者的眼部通过激光治疗后,及时清洁并保有充分的休息,为患者使用抗炎滴眼液,并告知患者正确滴眼的方式。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视力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护理前空腹血糖为(7.)mmol/L,餐后2 h血糖为(10.)mmol/L;护理后空腹血糖为(5.)mmol/L,餐后血糖(7.)mmol/L;对照组护理前空腹血糖为(7.)mmol/L,餐后2 h血糖为(10.)mmol/L,护理后空腹血糖为(6.)mmol/L,餐后血糖(9.)mmol/L。实验组护理前视力为(0.)度,护理后为(0.)度;对照组依次为(0.)度,(0.)度。护理前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视力情况比较,两组区别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7,0.932,1.257,P>0.05);护理后2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视力情况,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16,8.214,12.474,P<0.05)。

3 讨 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引起患者视力下降,带来生活上的很多不便[1]。需要控制患者血糖才能缓解患者视网膜病变的恶化,通过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的稳定,促进视力的恢复。在此基础上,需要考虑到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及时制止不良的生活习惯,为患者的视力功能创造恢复的良好条件[2-3]。

综上所述,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提供的眼科整体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的缓解患者视网膜病变,提高患者视力,降低患者血糖,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方式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上一篇:持续质量改进在眼科护理技术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