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添教授人工智能与人工视觉眼科防治新赛道
编者按:2019国际眼科论坛:人工智能与人工视觉(IOF-AIAV)于2019年5月24至26日在深圳圆满举行。本次论坛以“人工智能与人工视觉”为主题,邀请来自新加坡、韩国、印度、埃及、摩洛哥、突尼斯、巴基斯坦以及香港和台湾等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眼科领域的优秀专家学者,就人工智能的应用、眼科博览、人工智能与医疗、眼科大数据和智能医疗、人工智能与影像分析、人工智能与青光眼以及人工视觉等专题进行交流与分享。
受访专家:林浩添教授(图1),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青年珠江学者,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人工智能学科带头人,中心主任助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科主任,从事医疗大数据在诊疗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转化应用研究,对各种常见眼病的防治具有多年临床经验,擅长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尤其对先天性白内障等儿童眼病的防治具有丰富经验。研发构建全球首个人工智能白内障诊疗云平台(Nat Biomed Eng2017,封面论文),并在广州开启了全球首个眼科人工智能机器人门诊,作为唯一由中国团队完成的入选项目,被IEEE Spectrum评选为“影响全球医学界的11大AI事件”。近5年以第一及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收录文章60多篇,涵盖了国际顶级杂志Nature,Science,Lancet,BMJ,PLoS Med,EClinicalMedicine等。其中,作为第一作者研发的白内障新疗法成功应用于临床(Nature2016),被Nature Medicine评为“2016年生命医学的八大突破性进展之一”;参与编写专著6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等10余个项目。主持研发的多项医疗设备和软件系统应用于临床,并获得10多项中国专利和美国专利。参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慧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转化医学会理事,多个国际SCI杂志编委。
图1 林浩添教授
会上,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科主任兼大会副主席林浩添教授(图2)发表了题为《眼科和人工智能》的精彩演讲。从视觉生理基础、人工智能的视觉发展历程、人工智能的视觉应用、相关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会议期间,我们很荣幸邀请到了林浩添教授就人工智能在眼科领域的应用现状、数据平台的搭建、新产品的研发等问题进行了采访。
图2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作主题演讲
作为本次大会的副主席,林教授积极投身于会议中,与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图3-5)。在会场内外,总能看到他在与专家沟通时的专注身影。他真诚相授,亦求知若渴。
图3 林浩添教授(右)与中东非洲眼科学会副主席Amel Meddeb Ouertani(左)在主持会议前沟通交流
图4 林浩添教授与国际专家进行交流介绍
图5 林教授在“眼科标准数据集”(2019版)签售会上
1 “这是第一个聚焦在‘眼科人工智能与人工视觉’的国际性大论坛”
林教授介绍:人工智能及人工视觉的研发和应用是本次论坛的聚焦点,也是所有参会专家学者迫切期望交流的一个重点。“这是第一个聚焦在‘眼科人工智能与人工视觉’的国际性大论坛,”林教授激动地说道,“希望把这个交流的平台做好,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从而更好地促进眼科智能系统的研发与眼科医疗服务等日常工作。”
2 人工智能为眼科诊疗开辟了一条“新赛道”
人工智能为眼科诊疗开辟了一条“新赛道”,公众对于眼病的诊疗需求越来越多,而基层的筛查、诊断缺少大量人力,仅仅依靠大医院的专家力量还不够。人工智能系统能够改变基层人手短缺、诊疗实力低下的痛点,有效配合医生提高接诊效率,可以为基层眼科医生赋能。这也顺应了医疗主管部门倡导的分级诊疗的目标,基层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认为:人工智能诊疗决策支持系统为医生提供了具有自主学习功能的知识库,拓展了医生的知识领域,有效提升了基层诊疗服务的效能。不过,区别于其他行业,安全在医疗行业还是第一位。林教授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更多是“稳”,不是考虑市场化因素,而是聚焦是否有真正的临床价值。在这个前提下,医院的技术输出才更有意义。“中山眼科中心积累了大量数据,随着更多医疗机构的数据统一化,可以将更多工作成果分享给全国的医疗机构,从诊断眼病延展到全身疾病,将繁琐的筛查简单化、准确化,未来的人工智能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上一篇:突然失明没有症状的青光眼更可怕
下一篇:没有了